很久没有写文章了,这两天沉迷于Eternum不能自拔,这两天的速写状态还不错,我想又是时候来写一些东西了,况且五天后就要离开这个住了两年的房间,之后怕是又没有时间了,现在正是进行总结的时候。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久违地来到了学校的图书馆,因为整个街区似乎都停电了,我不得不离开我舒适的房间。速写和其他内容可能会想到什么写什么,毕竟这也不是要论证什么东西,只是把我一段时间不断在思考的事情转化成可以供自己再阅读的形式。在浮躁的时候,不断的在脑海里对话和思考往往不能够更进一步,这时候写下来果然是更好的选择。

在这个AI纵横的时代,什么技能是必须的?功利的来讲,什么东西才是真正应该学习的?学习编程的话,如果你是重度的代码患者,那自然是没有问题,但有多少人是真正能够埋头学那么多代码并且吃透呢?再怎么学的话,似乎也比不过AI。即使你的手速已经无人能及了,终究也比不了自动生成的速度;纵然你的脑瓜子灵光一闪了,也不一定有AI生成的东西平均质量高;再退一步来讲,上面说的这两样你都能比AI略胜一筹,你要么是万中无一的天才,要么就是花费了无数的日夜和难以想象的时间和精力......而这,又真的值得吗?很多东西似乎都变得要考虑这个问题了,做一件事之前,总会问自己:这么做值得吗?

在我对技术美术这个行业进行各种各样调查的时候,我逐渐因要学习的技能太多而感到焦虑,你又要会动画、建模、渲染,你也得懂材质、光影以及特效,都什么和什么啊,我本科是学物理的欸。没错,我是个本质理科生,我要学习的技能还有很多很多,并且,这些技能是永远都学不完的,甚至可以说,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所有你要学的技能,就像无边无际的宇宙。这些想法应该是年初时候的事情了,正如《冰菓》那篇文章所提到的(顺便一提我昨天又读了一遍,我真的为这篇文章而感到自豪),焦虑来源于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而我最近似乎是有些放纵了,我并没有按照蓝图里的规划去学这去学那,因为我想了想,归根结底,我还是喜欢速写,喜欢画画。

我是一个很喜欢做计划的人,我做任何事情脑袋里必须要想好我一会要怎么做,甚至要想好plan B是什么;虽然有的事情是船到桥头自然直,但是“自然直”这样的安排也是我计划中的一部分,因为我逐渐认识到有些东西太早去规划也没有用,我要做的规划就是把那件事情规划到未来再规划(有些拗口)。因此,我今年大三结束,明年大四争取保研,之后半年用来全力学习技术美术相关的技能,一年半的研究生时间用来和未来的岗位接轨,这就是我对自己的规划。我依然有自己学业的压力,不能够全力学习这些技能,但这个暑假仍有一定的空余时间,我依然能够学点什么。

这样似乎是有懒惰的表现了,但我做了和寒假时候一样的决定,继续死磕画画,也就有了第二次《速写的核心》。上个暑假我意识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现在不努力的话,之后便没有了努力的机会;而通过这学期学习各种软件,我又意识到了一件事情:如果我现在不画的话,这辈子就再没有机会了。有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心里想着“下次这样的时候,我一定要....”,却未曾想过这样的时光会一去不复返。那些和家里人一起隔离在家的时候,抬头不见低头见,午饭都会帮我做好,早上会叫我起床,我甚至还觉得被照顾的有些过了,而我现在已经一年没有回过家了。扯远了,我想说的是,有一些事情,是只能在人生中特定阶段,带着特定的心境,处在特定的地点的时候才能去做的。那些乱七八糟的技能,我以后一定能学会,我也有这个信心。从功利的角度来说,我现在应该全力去学这些技能,都是技术美术相关的,但......我虽然喜欢技术美术,可我更喜欢画画。即便我可能几个月没有碰画笔,走在街上,上课的时候,只要思绪闲下来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就在画画,我总想着我要找时间画画。

所以说,这就是我优先级最高的事情,我并不觉得它对我的现阶段有多么大的提升和帮助,但如此审美的积累和手法的进步,是某种....一辈子的事情,是我想要做一辈子的事情,我想要一直进步的事情,我想要做好的事情。这么决定了之后,也就没有什么焦虑了,即使总觉得自己应该学更多的,但也不应该过度消耗自己;我的内心似乎变得更加稳定了,而不是平静,因为波动是时常发生的,情绪的影响是必然的,但我似乎更加“一根筋”了,认准了一个事一定要做。或许功利的来讲,又或者是多年之后再回看,这不是一个正确的决策,但一定不是我后悔的决策。

那么,为什么痴迷画画呢?高二的一天,我决定开始看一部叫《我们无法一起学习》的日漫,我已经忘了它为什么会出现在我的列表里,也记不清到底是怎么知道它的了,只是随机的搜索到了一个评分还不错的恋爱漫画。这部漫画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剧情很俗套,作画也只是在及格线之上,从今天的角度来说并算不上多么惊艳,除了......它是我看的第一部自己去找的漫画。也许正值最多愁善感的年纪吧,我被里头一个女主迷的神魂颠倒,在床上脸红的一直打滚的那种。我觉得我最初的想法是,想要“拥有”那个女主吧,因为我的情绪实在被调动起来了,神志不清了。但拥有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能把她用我自己的手画下来,这是可能的,我很想要用这种方式留住她。于是呢,我的第一个手绘本全是关于这个漫画的临摹。

当时还有一种情绪我记忆很深刻,就是看完那部漫画之后,我依然意犹未尽,相当佩服作者,因为他可以用他的作品荡起人们如此激烈的情绪,让我度过一段非常充实、快乐的追漫时光......我,也能画出这样的作品吗?到了现在,这当然也是我的动力之一,但不再是唯一了。我的自学画画生涯十分坎坷,断断续续的,收到的正反馈并不多。正反馈的意思是,我感受到我的进步了,对这张作品比较满意,而在我自学的生涯中这种反馈是很少的,因为我看了很多漫画/画作,总想着向它们看齐。

每当我觉得自己的作品一无是处的时候,往往这时候会伴随着烦躁,然后就会很自然的打开本子网站。看了那些本子之后,我就会感叹,啊,是有人在坚持画这些的啊......这人体的一笔一画背后要付出多少努力呢,而我这才哪到哪啊。然后,就,一下子重拾信心了,就是这么无脑。其中让我最感叹的就是《夜勤》,曾经很痴迷的画过一段时间,它是我心目中最好的里番,不单单是因为剧情,它的每一个镜头我都能感受到这个动画是用心做的,付出了相当心血的,即便是这种题材。很多事情就是如此的...无厘头,但这就是我怎样坚持画画到现在了,尽管打击很多,但从没放弃。

很多事情本身并没有那么大的意义,只不过在特定时间遇到了,所以它才对我的意义重大。如今,绘画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看到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你是享受绘画的结果,还是落笔的感觉?”起初我只在乎画出来的妹子好不好看,现在我不仅在乎妹子好不好看,每一笔我似乎都乐在其中了。这是一种很难言说的感觉,可能是某一天我神来之笔用弧线画出来那片让我得意了很久的发丝,又或者是勾勒出了让我盯着看了很久的眼角,亦或者是让我反复欣赏的人体曲线......从有一天开始,每一笔都是很有意思的。有了这种感觉之后,绘画就成了我人生的朋友了吧。

在这个时代,有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似乎是很难得的。喜欢绘画可能和喜欢打游戏,健身,看番还不是同一种类型的喜欢,好吧可能和健身有点像,是那种别人拦你都拦不住的,想要为之付出的喜欢。没有太想好形容的语句,但这就是我所热爱的事物,这无关功利与否,做这些事情就是因为我很喜欢,我想要把它做好。而我现在恰巧,很幸运很幸运的有为之付出的条件和能力,我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机会。

说回这个假期速写的收获,那便是回归基础。上次说到速写的经验,我觉得把所有东西都想象立体还是有些难度,但经过我的实验,这确实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过也是我必须要克服的事情。画每一笔的时候,脑子里必须要知道你这一笔在概括的是哪个结构。所有东西一定是立体的,眼睛,鼻子嘴巴,每一笔概括的背后,都是立体的结构。起初我试过从人的头骨开始起草,但是我连头骨都画不准,更别提往里头填五官了,不过我每天都会盯着头部结构看,倒是逐渐对头部结构熟悉了。人的头有的时候就是有很多反直觉并且复杂的地方,更别提加入一些角度的时候了,对于我这种没有天赋只有努力与汗水的玩家而言,就是天天看,让我的脑子对这个结构熟悉。于是乎我又尝试了另一种方法,从眉毛-眼睛-鼻子的局部开始画,因为我发现如果这个局部如果比例把握的足够正确、好看的话,整张脸都不会太差。有几天这个方法是可行的,但随着状态的下滑,画崩的概率反而变得更高了。不过这个过程并不全是坏消息,我还算仔细的去研究了眼睛的透视,各个角度下的眼皮到底是怎样的。最后还是回归从整体开始,我现在是先大致画一个圆,然后从中切出头部的正面和侧面,用眉毛、鼻底作为辅助线确定脸型,眼睛留空,因为一旦开始画眼睛,如果不是一次画准,很有可能陷入认知陷阱,就看不出哪里有问题了。这里就要引出另外一个概念,审美。

速写中的审美是什么?对于我来说,如果我想画一个好看的妹子,我不仅仅要熟悉人脸的画法,我还得知道她到底好不好看,如果不好看的话,不好看在哪里?这似乎是我之前忽视的一点,因为以前我觉得不好看的时候,我就开始这调整一下,那里调整一下了,虽然现在也是这样,但我会分析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从结构和比例出发,从立体的思维出发。通过一定时长的练习,我对人脸好看与否越来越敏感了,于是我就开始了我现在的方法,整体出发眼睛留空。整个头画下来之后,光看脸型,就能感受出来到底有没有哪里出问题了,这就是审美带来的作用吧,这时候没有眼睛的干扰,对比例等等会更敏感一些。人脑也是很神奇的,如果其他地方都画的挺好看的,只有眼睛留空,人脑会脑补出你心里所想的美少女的眼睛。

加入默写的练习之后,还是有不少收获的,也能开始默写一些脸了,但没那么稳就是了,有时候没有原图的干扰默写反而更好看了,这就是你脑子里永远有一个立体蓝图的好处。目前还需要加强的就是,手腕应该更放松一些,不过这和我的绘画环境应该也有一定的关系;尝试更多的角度,并且要在脑子里有镜头的概念,时刻记住这个角度是从哪里来的。


这时候起稿比较局部,非常依赖手感

这几张时间很早,但是还可以?手感给了我错觉,要增加稳定性本质上还是要从立体结构出发

这时候就可以看出水平波动非常大了,还有许多惨不忍睹的就没放上来,这些是中期惨不忍睹里头还能看的

开始尝试默写了,并且对头部结构更加熟悉

尝试去掉眼睛的干扰